“匡扶”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。最早据说是周朝宰相周公担任摄政期间制定的《周礼》中提出的,意为补正和扶持。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,都有“匡扶”这个词的出现。
“匡扶”既有治国安邦的意义,也有为人处世的意义。在治国安邦上,就是要在重大的历史时间之中,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,扶助英才,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才干,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。例如,在唐朝,大将军秦叔宝因为作战有功,被担任为太宗的辅政大臣,成为“筑国基、匡时良之臣”;在清朝,是和珅被铁骑所拥戴,被推举为“抚宁朝野,匡扶王室”的英雄人物。